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3日 13:51 点击量:次
国家天文台-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NAOC-TU Joint Center For Astrophysics)正式成立于2009年10月13日,相关协议由双方法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严俊台长和西藏大学格桑群培校长同日签署。其成立的主要目标为利用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在西藏建设的机会,发展西藏大学的天文学科,尤其是发展与亚毫米波望远镜密切相关的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同时为将来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的运行、维护、技术升级和改造培养高层次的后备人才,以此带动西藏大学在射电天文、机电、结构、通讯、控制等领域交叉学科的发展。也为将来在西藏发展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奠定基础。
国家天文台-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成立的意义:
1、利用西藏高海拔的独特地理优势,将该实验室发展成为国内天文界在西藏发展大型天文望远镜、试制大科学装置的主要阵地;
2、使该实验室发展成为培养西藏地方性天文学人才的基地,加强院地合作,促进西藏自治区与国内天文界各学术单位学术交流、科技交流、人才交流的中心,进一步促进西藏地区科技进步与社会稳定;
3、以该实验室为平台,推动成立西藏天文学会,带动西藏地区天文科普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提高西藏全民科学素质;
4、以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带动西藏大学的科研进步、学科发展,为西藏大学建设一个有关天文学的科研平台,使之逐渐发展为西藏大学培养天文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5、推动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在西藏羊八井的顺利进行,利用西藏大学这所地方性大学的独特优势,有力的支撑该项目在羊八井的展开与长期运行;
6、建成后的羊八井亚毫米波天文观测站,将是北半球海拔最高的亚毫米波天文台,其长期的运行、发展、升级改造等工作,都将以该实验室为主要依托力量。
国家天文台/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计划设置:
1、 天文技术研究室:以技术为主,研究、发展天文技术和方法;
2、 天体物理研究室:当前主要利用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以及即将建成的光学望远镜数据,专门从事天体物理的课题研究;
3、 基础天文教学研究室:天文学教学和普及教育的教法研究和实施;
4、 学术交流办公室: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访问学者、聘请客座教授、研究员、进一步加强研究团队的对外开放。
国家天文台/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当前为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培养设备运行与维护、技术升级改造的电子、通讯、控制等方面的高技术人才。
2、当前培养主要以利用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观测数据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学术人才,在西藏大学开展天文学研究。
3、 在西藏,面向大学、中小学、公众开展天文科学普及教育。
4、 面向西藏,培养未来到西藏天文观测基地工作的人才。
工作概况:
在国家天文台以及西藏大学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以及西藏自治区政府和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高度重视下,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将“国家天文台/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申报成为“西藏自治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以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的一贯方针,执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所倡导的“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瞄准学科前沿,选择特色课题,以推动天文科学技术的建设和发展,为大质量恒星形成、超新星遗迹和HII区等和周围分子云的相互作用、银河系大尺度结构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打好基础,带动相关学科技术的推广、转移与应用,同时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也将切实的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 “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推动西藏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